凤凰卫视
凤凰汽车>松原>新闻>正文

干渴长岭 每天10万人奋战在抗旱第一线

2014-09-01 08:41:00
来源:新文化网 作者:综合报道D
受灾
长岭县流水镇金宝村二社村民韩玉喜家玉米受灾严重,他看着没长粒的玉米棒忍不住流泪
人工增雨
正在进行人工增雨作业
守夜浇地
村民孙占海守夜浇地,渴了就吃个西红柿
打水井

太平山镇吴大屯村王伟家正在打水井 本组图片 记者 白石 摄

  8月15日5时许,雨滴落在篷布上,发出轻微的声音,长岭县流水镇金宝村二社村民隋成林掀开篷布的一角,从车厢里探出头,看着略显阴沉的天空。

  拖拉机的柴油机在轰鸣,皮带带动着水泵,把70多米深的地下水抽到地面,再浇灌到农田里。从7月中旬开始,这轰鸣声就一直响在地头,嘈杂却是村民们希望所在。小雨淅淅沥沥,在长岭县的各乡镇村屯,有数不清的农民像隋成林一样盯着天空和乌云,在他们心里有着共同的愿望,那就是这场雨能大些,再大些。

  松原市长岭县今年遭遇了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旱情,当地气象部门数据显示,从7月份开始,全县持续出现长时间高温少雨天气。1月到7月,全县降水量为211.7毫米,比历年同期少80.4毫米,其中仅7月份就少了104.5毫米。

  长岭县农业部门统计,截至8月13日,长岭县农作物受灾面积26万公顷,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8.2%,其中重灾面积5万公顷,绝收面积3万公顷。 据报道,截至8月12日,全省旱田受旱面积1437万亩,主要分布在长岭、双辽、梨树、公主岭、农安、前郭、乾安、通榆等8个县市。

  光脚男孩

  19岁的隋吉权长相清秀,如今,高考结束后的他,光着脚走在自家地里,体味着父母的艰辛。

  长岭县流水镇金宝村二社向东的土路两侧,是该村最集中的一片农田,每一块地头,都有一口机井。从7月中旬开始,这些机井边就成为村里最“热闹”的地方,村民在柴油机轰鸣声中不停忙碌,各色水管,把70米深处的地下水,输送到各个地块,水管最长超千米。

  拖拉机的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,拖拉机的车厢就成为村民们的临时住所,铺上稻草和被褥,蒙上塑料布,一个简单的“窝”就搭成了。为了抢灌农田,村民们24小时守在机井边,爬进窝棚休息,就算是比较奢侈的享受了。

  出村向东1000米,地头车厢上蒙着蓝色篷布,这里就是隋成林家的地,60岁的他已经在这里待了3天。小儿子在田地另一端,抱着水管正在逐垄浇灌,而他负责在这边看守井口。父子二人的交流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电话,只有吃饭的时候才能见面。

  隋成林跟小儿子生活在一起,一共种了两公顷玉米。在往年,这点地,甚至不用隋成林老两口动手。可今年特别是7月份以来,当地遭遇了隋成林“打生下来就没见过”的干旱,他也再次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田间。靠着一口机井,一公顷地浇一遍大约需要4天时间,两公顷至少需要一周。3家每家浇一遍,就要20多天。

  隋成林家这口机井,是他和另外两户在2012年合打的,在开始两年,用到的机会其实并不多,而今年,这口井就成为他们3家收成的保证。

  土路的对面,是隋成林堂弟隋成忠家的土地,48岁的隋成忠和儿子隋吉权正在卷水管。

  和父亲满脸风霜不同,19岁的隋吉权长相清秀,眼睛很大。作为最小的孩子,又是家里唯一的男孩,他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全家人的宠爱。

  高考结束,正等待上大学的他,光着脚走在自家地里,体味着父母的艰辛。

  在往年,隋家一公顷地能产玉米2.5万斤,换来2万元的收入,除去种子化肥等开销,净剩1万多元不成问题。但今年的这场大旱造成了减产,“能打2万斤算不错。”隋成忠其实有些担心儿子的学费,“这么多年,终于供出来了,又赶上干旱,但愿学费别太贵,家里就不用借钱了。” 而在其他村民看来,隋成忠的估算有点过于乐观。在金宝村二社,即便是最早引水灌溉的村民,对产量的估计也只有一公顷地1.5万斤。

  提前收割

  孙占海一块地里的玉米基本不可能有产量,几乎绝收,只能提前收割,秸秆喂羊。

  对于长岭县流水镇爱国村村民孙占海来说,一公顷地能打1.5万斤玉米,那他会“乐死”。

  8月15日上午,在人工增雨的作用下,长岭县终于下了一场“透雨”,平均12.4毫米的降水让干渴的土地和庄稼得到了缓解。

  8月16日零时,48岁的孙占海守在刚打完两天的机井边,看着得到浇灌,叶子有所舒展的玉米,一直紧蹙的眉头也随之有了舒展。

  “但还是不够,你看这地,几厘米以下就是硬的。”孙占海拔出田间一棵叶片干枯发黄的玉米,借着电筒的微光,指着短短的根须说。

  孙占海有两片地,西边这片面积比较大。就在8月13日,为了抢救地里的庄稼,他和几户村邻共同花高价打了一眼机井。

  “往年打井,一米就几十块钱,今年一直在涨价,我这眼井是160块钱一米,绝对高价了,就这样还排了三四天才打上。”孙占海打开发电机旁边的一盏电灯,昏黄的灯光中,发电机和水泵在颤动着,孙占海的手也似乎在颤动。

  70米深的机井,光是手工费加材料费就要1万多元,潜水泵要几千块钱,这个柴油发电机要9000多块,3家一共支出2万多块钱,为的就是在秋收前的最关键时刻,能让玉米得到灌溉。虽然看起来付出和回报并不相当,但今年歉收,还有来年可以期待。

  离村子更近的位置,孙占海还有一小块地。这里的玉米更矮,更干枯,很多玉米甚至连顶部的叶片都是干枯发黄的,还有一些压根就没有抽穗。

  这块地上的玉米基本不可能有产量,几乎绝收。“没办法,我就提前收割了。”孙占海说,“幸好家里养了几只羊,秸秆都喂了羊。” 淡淡的语气,隐藏不住他的心痛。既然减产是一定的,为什么还要花高价打这眼井呢?“地里庄稼还是能抢回来不少,哪怕多打上500斤。”孙占海接过记者递过去的香烟,点燃,蹲在地头深深吸了一口,“老百姓全指着这点地过日子,咋也不能眼看着都干死。再说,那不是还有来年吗?”

  不敢算账

  正常情况下,周海凤3公顷多地能有7万多块钱收入,今年能收入1.5万元就特别知足。但这还没除去春种时的投入。

  周海凤和孙占海既是屯邻,也是好友。这几天孙家浇地的时候,晚上周海凤也会赶来帮忙。

  46岁的他,家里四世同堂,孙女5岁正在上幼儿园,儿子儿媳在外打工,上边还有80岁的老父亲。

  当记者问及他的损失时,他连说:“不敢算。”周海凤是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。今年除了自家的两公顷多地之外,还承包了一公顷地,承包费用是每年1万,承包期为两年。

  在往年,这些地,正常情况下能给周海凤带来7万多块钱的收入,今年能收入1.5万元,他就会觉得特别知足。周海凤家的地里,有一眼小的机井,往年足够灌溉自家的玉米。今年以来,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,各家各户的机井都开始工作,他家这样的小井很快就抽不出水来,硬抽之后带来的后果,是这眼小井彻底“报废”。

  看着地里的玉米一遍都没浇完,他几乎想尽了各种办法。邻居家的井都在工作当中,轮到自己至少得10多天之后。找打井队重新打井,也要排到一星期之后。无奈之下,周海凤只好放弃抢救,开始帮屯邻和朋友忙活。他不愿说做出放弃决定的心路历程,而是转移了话题。

  “我儿子和儿媳妇在外地打工,5岁的孙女在我身边。”他说,以往孙女的费用全都是他们老两口负担,从来都没找儿子儿媳要过钱。“今年不行了,孙女上幼儿园,半学期710块钱。我前两天给儿子打电话说,你得给我寄回点钱,今年收成是指望不上了。”

  一公顷玉米产量在2.5万斤左右,按照去年每斤8毛多的价格,可以收入2万元左右。

  春种时,在种子和化肥上的投入就会达到5000多元。抽水浇灌,每公顷地需要用600元到800元的柴油钱。这些数字都在周海凤的心中,不用思考就能说出来,但是他一直都不敢算。

  周海凤是个乐观的人,与记者在地头闲聊时会讲他以前的经历,会笑着对记者说:“你知道不,我以前做过广告。”

  四五年之前他去县里买种子,销售人员让他对着镜头说上几句,“我以前就种过那种种子,确实挺好的,就说了几句这种子不错之类的好话。”

  没过多久,他说的这段话出现在该种子的电视广告当中,而他却并不知情。

  不久,另一个种子品牌的厂家看到广告后,也听说了周海凤种田能手的名气,主动找上来,请他去他们的试验田帮忙试种新品种。“两年,我赚了20万元。”周海凤笑着说,然后又叹了一口气,“之前赚的钱,今年都赔进来了。” 他现在最期望的就是,从现在到秋收,老天爷能多下几场雨,让他的损失能少点,至于打井,就得等到来年了。

  追云的人

  在“逐云”的日子里,女儿生病住进医院,甚至做了一个小手术。这期间,刘宝韧和女儿始终没见面。

  8月15日晚上10点,记者见到了近3天来第一次回家的刘宝韧。他是长岭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主任。

  这是记者与刘宝韧的第二次见面,第一次是在当天上午9点,地点是流水镇爱国村外的公路。

  那时的刘宝韧穿着迷彩服,车后拖着火箭发射架,根据雷达的探测,追逐着一片云层。

  选择好合适的地点和方位,安装好增雨防雹火箭弹,他拿出电话开始请示相关部门。在得到可以发射的命令后,他按响了汽车喇叭,连续三声巨响之后,尾部喷火的三颗火箭弹,拖曳着长长的烟迹,冲进云层。

  那时刘宝韧微黑的脸上满是一丝不苟的专注,疏散人群的同时,还要接收上级的命令和指示。在记者提出采访要求时,他丢给记者一份增雨防雹火箭弹使用维护说明书后,就钻进了车里。

  刘宝韧今年36岁,有一个11岁的女儿。就在出门在外“逐云”的日子里,女儿生病住进了医院,甚至做了一个小手术。

  在这一过程中,他和女儿始终没见面,甚至通电话的次数都不多。“我们要随时接收上级部门的指令,特别是确定好位置和发射方向角度后,省里的相关部门给出的发射区间往往只有几分钟甚至1分钟,过了这个时间还没发射,就必须再次请示。”

  正常的工作流程是这样,根据长岭县以及松原和白城的雷达的探测,刘宝韧带着设备和火箭弹来到云层比较厚的乡镇,通过目测选择发射目标,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发射地点。调整好发射角度之后,他需要给松原市气象局拨打电话,汇报自己的位置和发射架的角度,松原市气象局向上级相关部门请示。上级部门会根据民航飞机的航线给出一个发射时间段,刘宝韧要在这个时间段内,把发射架上的三颗火箭弹发射出去。

  在飞行过程中,火箭弹会不断播撒碘化银这种人工晶核,在空中形成60米到70米,长度7公里到9公里的催化带,对云层形成高效催化,从而达到增加降水或减弱消除冰雹等自然灾害的目的。

  一颗火箭弹的价格是2000元。女儿知道父亲的工作流程,即便是在手术前后最需要父亲的支持时,她也没有打上一个电话。“晚上9点多,我们收到收工的命令之后,我给她打了个电话。电话里她的第一句话就是‘爸爸,我想你了’。”刘宝韧的语气有一点低,随后他转移了话题。

  根据当地气象部门的统计,受冷涡和人工增雨的共同影响,8月15日上午,长岭县的这场降雨平均达到了12.4毫米,13个监测点传回的数据当中最大降雨量达33.4毫米。 为了这次人工增雨作业,刘宝韧和他气象局的同事们在13日晚上7点就出发离家,赶到相应的乡镇待命,从14日晚上10点开始作业,5辆车共作业36次,发射火箭弹117枚。

  打井的人

  从7月初至今,老范带着打井队只回过两次家,一个多月打了近40眼井。

  地面上是直径50厘米的孔洞,孔洞中一段水泥管高出地面,孔洞上安放着敦实的铁架,4个人蹲坐在铁架上。

  一根长度超过百米的钢索缠绕在铁架上,钢索中段沉在孔洞深处,两端各有两位村民用力拉拽着。

  “一二,一二……”整齐的号子声中,4个村民抬着一根长2米、内径粗8寸的中空水泥管靠近铁架。

  水泥管被众人竖起,落在孔洞当中的水泥管上,蹲坐的两人麻利地缠绕上塑料编织袋、竹片,然后用铁丝固定。

  随着拉拽钢索的村民缓缓放手,水泥管沉进孔洞,只露出半米左右的一截。

  参与其中的人都松了一口气,微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。这意味着太平山镇吴大屯村民吴永宝新打的机井大部完工,待水泥管稳定之后,安装好水泵,就能够灌溉农田了。

  这眼井是吴永宝和另外两户村民合打的,40米深,累计花销近9000元。

  具体账目是打井手工费每米60元共计2400元;2米长水泥管每根75元共计1500元;6根镂空“花管”的外包滤网共计300元;水泵3000余元。这还没算从水井处引水至自家地头用的水管费用,今年水管的价格是5.2元一米,水井距离自家地头为1000米的话,在水管上的开销就得5200元。

  3家合打,每家需花费近3000元,对于农民来说,是笔不小的开销。好在长岭县政府出台了打井补助政策,截至8月末,百姓每打一眼塑料管井(内径6寸,俗称小井)补助1000元,一眼水泥管井(内径8寸,俗称大井)补助2000元。打井之前汇报至村委会,打成之后经过村、乡两级验收之后,村民就能拿到打井补助。

  吴大屯的地势较低,地下40米就能打出地下水。正常情况下,打40米深的大井需用时5个多小时。打井机钻头先后穿过黑土层和砂层,进入黑泥层十几米深。然后开始下管,也就是在40米深的孔洞当中竖起井壁。

  这是力气活,往往需要10多个人合力才能完成。完工后,村民们把打井用到的工具和剩余的材料抬上货车,打井人老范和两个伙伴挥手跟村民告别,前后两辆车向下一个打井地点行去。

  老范是这个打井队的队长,用当地人话说,是一个“井匠”。他组建打井队已经10多年了,目前有4套打井设备。

  进入7月后,老范开始忙碌,他带着的这只打井队从7月初至今,只回过两次家。平时就是吃住在打井村民的家中。

  在前些年,从4月到10月,老范和他的伙伴们每个月能有两三宗生意,其中还包括村民家中饮水井。可今年7月到现在的一个多月里,老范已打了将近40眼井,全都是村民抗旱浇地的机井。

  因为干旱,今年的打井生意特别火,甚至周边县市的打井队或打井公司也把业务拓展到了长岭。老范现在每天的工作,就是接电话,按照地域安排打井时间,在约定的时间赶到指定地点,然后打井。“用我们队里一个小年轻的话说,我们现在不是在打井,就是在去打井的路上。”老范说。

  老范的家在长岭县的西部,家里有两公顷多地,都是山坡地,今年也遭了灾,但他没有时间回去照看,“坡地没法浇水,全靠下雨。而且我这也太忙,没时间回去。”

  生意火爆,井匠难求,带来的自然是涨价。往年水泥管“大井”的行情是每米手工费40元,而今年这一价格涨到了60元。材料和机井部件的费用也在涨,无论是井壁的水泥管,花管外包的纱网,还是水泵和柴油发电机,行情一路上扬。

  但是村民们没有更多的选择,这井是必须打的。把地下水抽取到地面,需要用柴油或电作为动力。长岭县供电部门通过沟通协调,上级紧急拨付了44台变压器,租用了120台配电变压器,借用了4台主变对三个变电站进行增容,并且从同样遭遇旱情的前郭县借来了变压器40台。长岭县石油公司在全县设立了4个抗旱供油销售点,在足额保障用油的同时,每升柴油比市场价格低0.25元。目前这4个销售点每天销售柴油近50吨。 根据长岭县政府提供的材料显示,截至13日,全县投入抗旱资金1亿元,每天有10万人奋战在抗旱第一线,全县大小井全部启动,井控面积达到10.9万公顷,个别地块已经浇灌了2遍到3遍。

  尾音

  8月17日晚上8点多,长岭县再次有了一场降雨。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十分密集畅快。密集的鞭炮声,伴随着雨声,在县城内响起,并渐渐盖住了雨滴敲窗的声音。

  8月17日农历七月二十二,据说是“财神节”,那是人们在迎接财神到来点燃的鞭炮。

  电话声起,是爱国村村民周海凤,“我刚放了两挂鞭炮,一挂是迎接财神,一挂是庆祝下雨……希望来年风调雨顺!”

  18日下午,长春,大雨如注。相距100多公里的长岭,只是傍晚飘落几滴雨点。16日、17日、18日连续三天,整个长岭的平均降水只有5毫米。

  抗旱形势依旧严峻。

松原推荐

  • 降价
  • 导购
  • i团车
更多>>
返回城市站首页>>

凤凰汽车实时询价帮你寻找本地最低价

本地热门车降价推荐

网友发表评论:

登录注册
0/300 字

网友评论

条/共
    0/300 字